学院动态

新闻速递
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速递 > 正文

别有风味的中国年 |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大不同

来源:本站    时间:2022-02-02   点击数: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者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各地以及各民族之间在春节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下面是全国各地的春节风俗,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的风俗吧!

东北地区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30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的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者其他果仁来代替。)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一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情都破坏,有驱灾辟邪之意。年夜饭后,还要吃些冻梨来解酒、解腻。而且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15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西北地区

在过年的时候,西北地区的人们常喜欢围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新年。他们手里常常拿着鲜亮的火把,这代表着自己对于新的一年的期盼,及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在西北地区,尤其是在甘肃的大部分地区,都喜欢用清扫房屋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西北很多地方的农村,一直都有送财神的年俗。初一一出门,就要朝财神,喜神的方向走,据说这样能发财,一年都会遇到喜事,吉利的事。舟曲迎婆婆,是舟曲县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是整个正月活动的高潮,犹如舟曲县的狂欢节。初五是忌讳最严的一天,这一天人们便待在家里不做事,更不能出门,过了初五,生产开始正常,清晨鸣炮庆祝。

华北地区

捏油灯:在山西晋西北的岢岚县民间,从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人们在几个晚上都要点油灯。岚县人捏灯盏,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荞面、糕面数种。捏荞面灯盏,要捏成形后放在笼屉中蒸熟;糕面,即软黄米面灯盏,是在做成蒸熟的素糕后才捏成灯形。有的人家也用玉米面、荞麦面做灯。用白面做的叫“银灯”,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灯”,用荞麦面做的叫“铁灯”。剪春幡:在南阳镇平一带,农村妇女习于立春日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华中地区

沤柏枝:豫西一带,在第一天的第一个月的农历的第一个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除夕与麦麸或堆放在院子里的柏树点燃谷草,俗称“沤柏枝”。沤柏枝时有的全家大人小孩要从柏枝火上跨过,叫做交叉火力。有些还在医院里挂着灯笼,叫。吊灯。据说,挂天灯、沤柏枝、跨旺火可。镇妖除邪,尤其可防止凶神冬舂米:汉族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安徽和县、含山等地。每年冬至后第三个戊日,这是中国农历第十二个月的第六天,也就是第七天,人们称之为“洛杉矶日”。这天取水舂米,迈入仓中,故称。冬舂米是在黄米的基础上再囤制一次。放人丁炮:汉族岁时旧俗。流行于安徽歙县地区。农历正月初二,宗族所有的人都聚集在祠堂里,由总统或代表送去放鞭炮。民间认为,这天是求子最好的日子。

就像在武汉,腊月三十是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年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开饭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

华南地区

贺年酒:旧时瑶族节日风俗。流行于广西灌阳县。农历十二月,两公斤大米给家里的头付钱。是在月初,再付半斤豆腐,猪肉,一名男子送来大蒜螺栓,参加酒会,称为“吃节日酒”。主持会议。老提姆的人口众多,抱着一个孩子,带着一壶酒,两块豆腐,一块猪肉,来向大家拜年。以后村里分东西就有小孩的一份。吊缝猴:流行于台湾地区的汉族民间岁时风俗。布扎猴的外观或红色的布缝成一个猴形图案,四角的扫帚图形,春节期间,装饰品挂在屋檐下。因为“缝”与“封”谐音,以图吉利。

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还有很多很多

它丰富了我们的文化

也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让我们一起继承发扬下去吧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光谷大道122号      邮编:430000    电话:027-81978797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0武汉传媒学院  鄂ICP备14006246号